國家文化記憶庫

中聲廣播電台與台灣中部民眾的集體記憶(1950s~1970s)

五零至七零年代是中聲電台最輝煌的時期,同時期也是台灣社會正處于戒嚴的時期。我們期望透過還原中聲電台所保存的盤帶、錄音帶,從中解析出在當時時空背景下的台灣社會是什麼面貌,也從節目錄音中去了解中聲電台在台灣中部地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從各方面的歷史記憶中拼湊出中聲電台的面貌,也能幫助我們尋根,並將天主教的歷史更緊密地與在地社區歷史記憶做連結。讓教內外的人都透過這些歷史連結認識天主教,從而傳揚天主教會的福音 。

我們在電台二樓的資料室找到了許多1950年代珍貴的盤帶,有一些盤帶從封面看不出是什麼內容,盤帶的磁條多半也已發白、斷裂。我們將盤帶交給專業的修復廠商,委由廠商修復和數位化。

經過半年來的努力,我們終於把所有的盤帶都數位化完成了,盤點整理所有的盤帶,大概內容就是早期光啟社所製作的幸福之音、政令宣導、音樂欣賞等等。

其中幸福之音是將天主教的教義透過廣播劇,隱晦的向聽眾宣導愛與真理。而早期的政令宣導也是多半使用廣播劇的方式,向民眾傳達政府的政令。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電台節目的開頭音樂、間奏、配樂等等,聽來都會不自覺得想起那個年代的光景。

口述訪談

另一方面,我們也緊鑼密鼓地展緊鑼密鼓地展開了訪談工作,首先邀請到了任職時間最長的陳飛鷹台長,陳台長講述了很多當時電台的開台歷史、搬遷、發展史等。

接著我們又訪問了多位曾經的播音員、職員、聽眾、附近的修女和神父們,也收集到了大量的資料,電台的面貌漸漸的被拼湊出來。

播音員 潘瓊音先生

合作廠商 賴清元先生

聽眾 施麗蘭修女

聽眾 蔡翠碧里長

看不見的推手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所有的人都會在他們的回憶中提到同一個名字:墨啟明神父。我們突然意識到,墨神父可能是電台的核心人物,便開始對墨神父深入調查。

墨啟明神父,美國瑪利諾會會士,19xx年隨蔡文興神父來台,19xx年蔡文興神父升任主教後,墨神父成為其副手,同時接管「天主教教友聯誼會」。中聲電台原址為台中市中區吉祥街1號,後搬遷至「天主教教友聯誼會」臺中市中區光復路136號,也隸屬墨神父之管轄。

墨神父和其他美國瑪利諾會一樣,關懷弱勢,愛民如己。在管理聯誼會期間,免費開辦了「課後輔導班」(專為當時初中生課後補習)、「才藝補習班」(有歌唱班、口琴班、吉他班等...)、「兒童合唱團」、「青年合唱團」等等...

當時墨神父接濟了許多就讀台中二中的清寒學生,以極低甚至免費的價格讓他們住在聯誼會男生宿舍,並且包辦他們的伙食,這些學生和當時電台的播音員經常一起在電台後面的廣場打籃球或是一起用餐。陳飛鷹台長在訪談中提到:「那時候,這群學生中有一個失去雙手的年輕人,墨神父每晚都會幫他洗澡,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永遠忘不了。」

當時墨神父就住在聯誼會,電台裡有許多住在外地的員工,墨神父也提供宿舍讓他們就近生活,並取供應三餐,許多員工的一輩子就奉獻給了電台,彼此的感情也非常好,如同兄弟姐妹一樣,墨神父就像是他們的父親,雖然嚴厲但總是照顧著每個人。(待續)

中聲電台雖然已走入歷史,但是愛的故事卻是永不止息,這個計畫需要你我的支持與付出,若您有關於「天主教教友聯誼會」、「中聲廣播電台」的故事或是老相片,歡迎點選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絡!

也歡迎各界的贊助與支持,本計畫需要經費修復唱片、音檔,並需要購置攝影設備將珍貴瀕危的歷史記憶記錄下來,感謝您的慷慨!